主动担当 合力推进

全面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安徽省粮食局

2015年,安徽省粮食局把全面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作为首要核心任务,主动担当牵头职责,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精准聚焦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和考核保障两个关键,率先出台具有安徽特色的《实施意见》和《考核办法》,首次将粮食安全责任纳入对各市政府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确保了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在江淮大地上落地生根。

一、主动牵头发力,营造氛围形成共识

国务院69号文一出台,省局主要负责同志第一时间向省政府分管和主要领导专题汇报,并提出初步贯彻实施意见,得到省领导首肯。一是迅速牵头起草国务院69号文件政策解读,提请并列入省政府专题学习会议内容。二是主动争取成功将粮食安全纳入省委干部培训计划。4月与省委组织部联合在省委党校举办为期一周的有各市分管市长和40个粮食主产县分管县长参加的专题研讨班,分管省长、国家局领导到会作动员和专题报告,为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实施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牵头成立由局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实施意见》起草组。在吃透政策、吃透省情、吃透粮情基础上,起草组吸纳相关部门骨干参加深入开展调研,力求站高一点、想深一层、谋远一些,并多轮征求涉粮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省直相关部门、部分市县政府意见,数易其稿反复修改,4月底形成《实施意见》送审稿,6月25日,省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正式通过。四是集中宣传贯彻国务院69号文件精神,并结合正在推进的地方机构改革,主动约见地市党政主要领导,促成合肥、亳州市粮食行政管理机构由二级局升格为政府组成部门。

二、紧贴安徽实际,确保实施意见落地可行

国务院69号文件的出台,标志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由省长负责制向省长责任制的重大突破。我们紧贴安徽粮食主产省的特质,紧跟现代粮食流通发展趋势,突出重点、把握关键,统筹当前和长远,创新思路,确保《实施意见》落地可行。

(一)注重彰显安徽特色。对国务院文件已作详细部署的内容,做到尽量概括写、简要写,确保主要内容不漏项;重点突出体现安徽特色的创新内容,力求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和创新性。如明确提出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全额用于扶持粮油生产、流通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优先用于扶持粮油产业发展;重点实施“放心粮油”和“主食厨房”工程,大力发展主食产业化等。

(二)注重统筹当前和长远。突出《实施意见》的前瞻性和指引性,既有立足当前的具体举措,统领当前各项工作,又有引领粮食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兼顾指导长远发展。如在粮食生产方面,提出建立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和粮食生产主体功能区;在加快流通能力建设上,提出依托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完善皖江粮食物流通道建设;在健全粮食市场网络体系上,提出将粮油供应网络建设纳入各地城镇化商业网点建设规划,明确设区市重点打造1-3个“堡垒型”应急骨干企业,每个县打造5-10个应急骨干网点等。

(三)突出保障粮食安全工作机制。把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纳入省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体系,细化落实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职责和责任,确保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地方粮食储备制度、粮食质量安全监管等制度落实到位;明确由省粮食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监督考核办法,并组织实施,确保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长效推进、稳步实施。

三、突出“细、实、严”,确保责任考核科学、实效

《实施意见》出台后,遵照省长李锦斌在研究通过《实施意见》时强调的:“要切实把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抓在手上、落在实处,强化监督考核”,和正晓局长在南宁座谈会上强调“不等不靠”的要求,我们立即着手研究制定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9月中旬完成征求意见,10月初省政府正式批准实施,11月初列入省政府《关于2015年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工作通知》中,正式挤进省政府综合目标考评大盘子。

(一)考核指标细。为保证考核工作有章可循,我省采取一个《考核办法》加一个《考核细则》的方式,在办法中体现考核内容和要求,在细则中体现定性和定量指标,涵盖了考核工作的全部过程、全部内容和全部要素。《考核办法》设置9项考核内容、30个考核指标,进一步细化计分细则82个,确保计分细则服务考核指标和考核内容。同时把粮食安全作为考核16个市政府的经济发展类指标,一、四类(工业市、生态市)5个市的权重为1分,二、三类(粮食主产市)11个市的权重为2分,可操作性强。

(二)考核工作实。依据《考核办法》,我们为16个市量身打造个性化、差异化粮食安全年度目标责任书,把可量化目标体现在责任书上,由分管省长与各市市长签字。同时建立“粮食安全责任考核联席会议制度”,由省粮食局负责牵头召集,14个责任部门作为成员单位,负责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查,对11个涉及考核指标的部门明确分工与协作关系,再把计分细则明确到具体处室,做到部门分工具体、处室责任明确,实现考核工作由粮食部门领唱、多部门大合唱的华丽转身。

(三)责任追究严。《考核办法》明确,经省政府审定后的考核结果,纳入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范围,作为对各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和领导班子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考核结果得分排序后三名的市政府,要在考核结果通报后一个月内,提出整改措施,向省政府作出书面报告并抄送省联席会议;对在考核工作中弄虚作假、虚报瞒报情况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有关责任人依法依纪追究责任。

四、强化主体责任,全力推进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落实

2015年是贯彻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开局之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做出重要批示。我省各级粮食部门积极主动认真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着力维护种粮农民利益,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一)创新收储方式坚守“种粮卖得出”底线。去年面对部分地区小麦不完善粒因灾超标的紧急状况,我省从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高度,果敢采取放宽新增和轮换地方储备小麦不完善粒标准,首次创新出台省级小麦临储政策,精准对接酒精、饲料等用粮企业入市收购,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及时购置清杂设备等“组合拳”举措,实现全社会收购小麦973.8万吨、托市收购398万吨,省级临储21.6万吨,有效降低农民因灾损失。针对秋粮收购仓容不足、局部地区售粮排长队严峻形势,9月4日李锦斌省长亲自主持召开粮食收购工作专题会,强调要时刻把“种粮卖得出”的硬任务扛在肩上,把稳价格、快移库、去库存、抓新建、重服务等硬措施落在实处,把政策落实、资金保障、督促检查硬制度贯彻到位。各地迅速行动,认真落实。截至12月28日,新增地方储备提前、超额完成,全省收购中晚稻666万吨,其中托市收购323万吨,同比分别增加53.5万吨、30.4万吨。

(二)建好“危仓老库”项目提升流通硬实力。我省抢抓“粮安工程”机遇,将原2502个地方国有收储库点整合为1322个,综合投入资金22.62亿元,全面实施“324”工程,重点维修300万吨、改造升级200万吨,恢复重建400万吨仓容,极大缓解仓容不足压力。推进中我们坚持统一技术规范、统一建设内容、统一质量标准、统一维修效果,实行月报通报、第三方跟踪审计监督制度,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安全。同步开展省级中心平台和19个信息化示范库建设,11月份再启动16个市级平台和81个省储库信息化建设,明确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全省仓储信息化建设任务。我省粮食仓储设施全面告别“灰头土脸”形象,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

(三)狠抓“两项工程”引领产业调转促。我们把全面推进“放心粮油”和“主食厨房” 工程作为粮食产业经济转型发展主攻方向,引导支持发展主食产业化,逐步形成主食产业集群和特色鲜明的粮食加工产业带。成功注册“安徽放心粮油”、“安徽主食厨房”商标,电子商务、移动平台等“互联网+”经营模式日益兴起。175家企业荣获全国“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称号,303家企业获得安徽省“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称号。加强与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对接合作,大力推进粮油科技创新。燕之坊杂粮、燕庄芝麻油、同福碗粥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处在全国同行业领先地位,美亚光电成为全球最大的色选设备生产商。粮油加工业逆势上扬,总产值将突破2300亿元大关,稳居全国第4位。

(四)加快推进“五位一体” 融合发展。按照“放心粮油”、“主食厨房”、军粮供应、应急保障和“万村千乡”市场网点“五位一体”融合发展要求,重点打造1个省级军粮供应(应急)保障中心和7个区域保障中心,建立全省统一军粮销售市场网络。成立安徽金谷军粮供应有限责任公司,由省、市联合持股投资2亿元,共建具有军粮(粮油)加工、粮食储备、应急保障、粮食文化博览、粮食工业旅游、生态农业体验功能为一体的省级军粮供应(应急)保障中心,重点打造“粮食博览园”,使其成为弘扬中国粮食文化、展示军粮产业、享受耕作收获、感受科学储粮、宣传节粮爱粮的体验式教育实践基地。

【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