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增加优质粮食产品供给
让首都百姓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
2017年09月12日 【字号:

北京市粮食局

近年来,在国家粮食局的科学指导下,北京市粮食局以《粮食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粮油加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引领,紧紧围绕中央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粮食安全战略和发展粮食产业经济的指示精神,着眼于保障首都粮食安全和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求,以“守底线、保安全、惠民生、促发展”为目标,以增加优质粮食产品供给为抓手,狠抓质量安全确保百姓吃得安全放心,丰富市场供应确保百姓吃得满意舒心,创新引领发展确保百姓吃得健康安心。目前北京粮食市场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品供给和需求结构的匹配度、适应性不断增强,更高层次的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正在逐渐形成,首都百姓的粮食消费体验初步实现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根本转变。

一、狠抓质量安全,健全监管体系,让百姓吃得安全

我局始终把“放心粮油工程”摆在重要位置,通过政府“有形手”和市场“无形手”的共同作用,保证市场上流通的粮食产品安全可靠,让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目前我市共有25个放心粮油示范企业,其中17个企业被中国粮食行业协会评为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企业”,有8个企业被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评为北京市“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企业”称号。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的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加工、批发市场、主食厨房、配送中心、销售企业等全产业链条,拥有古船、绿宝、火鸟、古币、大磨坊、华藤等知名品牌,其中“古船牌”7个粮油产品,“火鸟牌”“华腾牌”“艾森绿宝牌”等多项粮油产品荣获“全国放心粮油产品”称号。一是加强放心粮油规范管理。近年来,按照政府主导、协会推动、企业参与、市民得实惠的原则,我市放心粮油规范化管理逐渐走开了一条新路,形成了一个机制、一套模式、两个制度:一个机制是市粮食局总体安排、企业共同参与的机制;一套模式是统一计划安排、统一指挥、统一培训、统一宣传口径、统一装具和统一服饰的“六统一”模式;两个制度是产品质量承诺制度和放心粮油保证金制度。二是开展放心粮油便民服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放心粮油便民服务活动,督促粮食行业企业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我们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积极推动放心粮油进入社区、农村、学校、军营、厂矿、机关、超市等单位,经常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先进经验交流会,组织现场参观学习,推广典型经验,扩大了放心粮油示范企业知名度,增强了市民对放心粮油知识的了解。三是加大放心粮油教宣力度。我们经常组织面向示范企业法人进行《北京市食品安全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产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相关技术规则的培训工作,督促企业始终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同时积极组织各类企业参与各地各层面的大型展会活动,围绕北京粮油产品“精”“新”“特”等优势,重点展现我市粮食企业“全产业链的品质保证、科技引领的安全保证,服务首都的供应保障”的放心粮油文化内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深化供给改革,增加供应品种,让百姓吃得丰富

北京作为粮食大销区,在粮食消费上呈现出显著特点:一是人口众多、消费量巨大,十二五期间,全市粮食年均消费568万吨,90%需从外埠调入;二是人口来源广泛、流动性高,饮食习惯多样,粮食消费倾向性不明显,各种主食、杂粮均有庞大的需求;三是市场发育成熟度高、需求分层明显,高、中、低档产品均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满足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化、差异化、质量型转变的新常态,尽可能为不同饮食习惯、不同消费能力的消费者提供丰富的粮食品种,使“众口不再难调”,确保百姓吃得舒心、吃得满意,我市粮食行业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细分目标市场、优化产品策略。一是优化产业布局。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和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逐步推进,粮食加工业被列入《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止目录》,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我局积极转变思路,大力整合、优化产业布局,积极支持京粮集团“三进三退”发展战略和“一链两翼三平台”产业格局发展思路,推动企业和原粮产地产销对接和提质增效,逐步完善“一手粮源收购+自有粮库存储+产区工厂加工+产品质控分拣+首都市场销售”的全景化产业链运作模式,加速产业集聚,推动建立大兴产业园区、稻米产业园等新兴园区,鼓励形成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的粮食产销关系,以满足首都市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尊重企业主体地位。2016年全市纳入统计的粮油加工企业117家,比上年增加30家。按企业性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22家,占18.8%;内资非国有企业81家,占69.2%;港澳台商及外商企业14家,占12%。按经营类型分:成品粮油加工企业40家,占34.2%;粮油食品加工企业34家,占29.1%;饲料加工企业43家,占36.7%。按加工能力分:日处理原料1000吨以上4家,400-1000吨的10家,200-400吨的26家,100-200吨的11家,100吨以下的66家。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不断巩固,企业活力不断激发,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丰富供应品种。近年来,我局针对市场变化,积极引导企业优化经营格局,丰富供应品种,以“特色产品提效益,普通产品保市场”,使各类粮食消费者各得其粮、各有所食。以面粉加工业为例,针对市场上普通面粉产能过剩,而专用型、功能性面粉产能不足的现状,鼓励京粮集团着力开发各类专用粉,持续推出面粉、挂面、专用粉等新产品,使其旗下的面粉加工企业古般食品成为国内专用粉知名企业,2017年一季度专用粉达到了8685吨,同比增长29%。

三、坚持科技引领,推动创新发展,让百姓吃得健康

随着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方式的转变,人们对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能否吃得健康、吃得安心正在逐步成为衡量百姓是否“吃得好”的新的重要标准。为此,我局坚持科技引领,引导、推动企业创新发展,以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新产品开发能力和新产品产值率,不断加大绿色有机健康产品的研发力度和生产投入力度,帮助企业产品线由单一普通食品向保健食品、营养食品、养生食品发展,着力增加粮食精深加工产品的有效供给。一是延长产业链条。针对市民对高品质的主食、快餐类食品的需求,积极支持企业品牌创新,延长产业链条。目前,我市以“小王子”为领头的食品加工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小王子”公司2016年已实现营业收入7.3亿元,实现利润1.24亿元。其中烤薯类产品(含董小姐、坚强的土豆和烤薯世家等品牌)实现净销售收入2.21亿元,同比增长134.5%,增长额为1.2亿余元,烤薯的毛利额达 8832.6万元。“董小姐”品牌全年实现销售净额1.34亿元,新推出的“坚强的土豆”品牌,上市半年多的时间就实现销售净额4600万元。二是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引导、支持企业优化产品结构,淘汰高能耗、低水平、粗放式的落后产能,加大绿色健康食品供给,特别是增加专用粉、营养强化粉、预配粉、全麦粉专用米、留胚米、发芽糙米等营养健康产品比例,实施粮食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行动。支持古船米业公司努力打造国内特色稻谷、特色大米生产基地,加大对吉林市大米、吉林小町、查干湖大米、梅河大米等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力度。三是培育新增长点。积极鼓励企业实施产品深加工和开发高毛利产品,支持京粮集团及时启动了黑龙江青冈10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为集团“十三五”玉米深加工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能。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开发高毛利产品,目前古船食品公司毛利率在20%以上的产品品种已达到了20多个,其中加拿大小麦粉、四个品种挂面毛利率均超过了40%;绿宝公司玉米油、调和油毛利率均超过20%,橄榄油更是在60%以上;古船米业公司有15个品种超过40%,实现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发展、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