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聚集 协同共赢
锦绣东海 粮油航母
2017年09月12日 【字号:

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

中粮东海粮油工业(张家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东海)成立于1993年5月,总投资32.27亿元,注册资本1.45亿美元,占地面积1200亩,是中粮集团沿海战略、沿江战略的重要战略节点,中国第一家粮油综合加工产业园。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中粮东海已初步奠定了在国内同行业中的龙头地位,是中粮集团旗下最大的粮油加工旗舰工厂、亚洲最大的综合粮油食品加工基地、国家级粮食现代物流示范单位、“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卓越奖”中国粮油行业唯一入选企业。

中粮东海主要从事大豆、小麦、大米加工以及油脂深加工业务,目前已拥有产能包括大豆压榨360万吨/年、油脂精炼114万吨/年、小包装灌装线73.5万吨/年、特种油脂加工20.7万吨/年、饲料加工24万吨/年、小麦加工22.5万吨/年、大米加工9万吨/年的加工能力,并拥有码头吞吐能力676万吨/年。

公司生产“福临门”牌系列食用油、大米及面粉,“四海”牌豆粕等粮油产品,主要产品畅销国内、出口海外,荣获过“中国名牌产品”“江苏名牌产品”等多种称号。公司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主要产品销量超过400万吨;每年向国家上缴关税、增值税、所得税等各类税收20亿元,从项目投产至2016年底,中粮东海已累计向国家上缴关税、增值税、所得税等各类税收295亿元。中粮东海已连续多年跻身“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行列。

一、开创多业务综合运营新模式,树立行业典范

中粮东海运营包括油脂、大米、面粉、饲料等不同业务板块,各业务之间既有关联,也各有特点。在一个园区里,最大程度发挥各业务经营能力和协同效益,是产业园模式成功的基础。

(一)统筹考虑,协同布局,发挥整合优势

东海产业园从规划建厂开始就考虑业务上下游之间的供货协同、考虑按有利于不同产业实现平台共享、资源共享的原则进行工厂布局,为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协同、形成综合产业园运行模式奠定基础。饲料原料在平台内可以就部分原料如米糠、麸皮、豆粕等进行内部消化,节省了运费,缩短了采购周期,基本可以实现饲料厂的零库存。

(二)双“专业化”管理+业务之间的有机协同=系统性低成本

双“专业化”管理就是指纵向的业务管理专业化+横向的职能服务专业化。实施专业化管理后,把业务交给更加专业的团队去经营和管理,在剧烈变化的市场中建立高效率的决策执行机制,可以更好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战略研究、制订与执行上去;业务板块内部可以实现专业经验共享,信息共享,全国市场统一规划、统一布局。

有机协同带来的系统低成本至少可以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共享:节约费用、提高效率

码头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平抑忙闲波动,发挥资产最大利用效率。摊薄码头作业成本,码头物流实际结算成本比市场价格低10-20元/吨。

运输资源共享:货物区域分布重合度高,可以拼装运输;整体规模大,即保证合作关系稳定,又提升价格谈判能力。综合计算,东海运输平均价格与市场均价比较,一般低2-3元/吨。

仓库和筒仓综合利用率高:各工厂互相之间可共享库容,避免淡季闲置。

2.财务和人力资源统一管理,节约成本

财务统一管理:节约资金成本,饲料、大米、小麦加工等业务部门无需承担闲置货币资金成本;财务集中统一管理,专业化程度高,财务风险较单一工厂小的多。

人力资源统一管理:职能服务部门统一管理,人员分工更加合理化,编制更加节省;对外招聘统一安排,内部招聘统一调配,专业性强,效率高;统一培训,各专业培训共享,提升整体用工效率。

3.统一的职能管理,统一的对外形象和强大的实力

东海平台的职能管理具有规模优势,容易推行职能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提高职能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各工厂集中在一个平台上,彰显了公司的实力和良好的对外形象。

(三)高效成熟的管理和业务运营系统、逐步形成了协同文化和沟通机制

通过运营实践,在公司层面和各部门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清晰的部门职能划分,顺畅的沟通协作机制,和谐包容的企业文化,各业务管理团队长期共事,彼此熟悉,相处融洽,逐步达到了一种无边界的协调机制和工作默契,形成了相互支持、相互理解、相互补台的工作氛围。从而支撑交叉管理关系的顺畅运行,这是东海运营模式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时刻关注质量安全,深度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

作为粮食行业的龙头企业,中粮东海积极响应粮食行业的各项政策,推行诚信建设,生产放心粮油,是放心粮油生产示范企业,公司始终把质量工作当作企业的“生命工程”。

中粮东海建立了覆盖生产、采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及可追溯体系,在国内同行业率先通过各类体系认证,建立以ISO9001、ISO14001、FSSC22000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同时引入OHSAS18001、ISO10012、SA8000、RSPO等近乎严苛的多层管理体系;强化实验室能力建设,于2008年首批通过江苏省食品企业CNAS认可,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主动申报美国烘焙协会(简称AIB)的食品安全审核,其标准和审核的严苛和缜密,具有全球权威性。中粮东海的实验室具备国家级实验室检测资质,参与过十多个粮油国标、行标的起草和修订。目前共有19个检测项目、29个检测方法具有国家检测资质,检测结果54个国家和地区国际互认,在全国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

中粮东海始终关注源头管理,强化加工储存关键环节的风险管控,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了食品安全电子追溯系统。公司持续规范食品安全信息记录,实现生产全过程信息可记录、可追溯、可管控、可召回、可查询、保障食品安全;公司制订产品召回程序,并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预案,每年组织大米、面粉、食用油及特种食用油脂进行模拟召回演练。以CNAS体系为依托,通过能力验证、方法比对、样品比对、人员监督等方式,持续提升自检监控能力,保证实现产品全覆盖。公司于2013年7月顺利通过了食品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一级)现场验收。荣获江苏省安全文化创建示范企业、江苏省健康促进示范企业等称号。

三、持续开展研发创新,推动粮油行业技术优化升级

(一)开展物流重大技术创新

大力推进物流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开发了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袋物装船机,该装船机拥有国际先进设备的使用性能,为企业每年节约800万元的人工成本,作业效率比之前的吊装作业提高了近50%。

(二)加大工艺革新,助推粮油技术优化升级

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不断探寻工艺上的进步,积极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使产品档次不断提升,达到技艺进步和成本降低的双重效果。每年开展60多项技术改造,比较有影响力的包括精炼厂冷冻真空技术、白土添加新工艺,冷凝水回收等,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中粮东海粮油大豆压榨成本、豆油精炼成本在中粮集团内处于前列,优于外部对标单位。

(三)加大产品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粮东海从市场需求出发,在开发新产品上下功夫。应用于饼干、蛋糕、巧克力等食品生产领域的食品专用油脂,因其工艺和质量要求门槛高,国内只有少量粮油生产企业涉足,市场前景广阔。中粮东海将扩大食品专用油脂生产作为了企业转型升级做大粮油深加工的重要途径,投资3亿元建设特种油二期项目,大大提升生产能力。《专用油脂关键技术及产品开发项目》荣获中粮集团第三届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16年特种油脂新产品滋采系列烘焙油脂产品成功上市,滋采烤焙奶油及奶酥油质量被广泛认同,品牌的高端形象在行业内站稳脚跟。